English Español Français 中文(繁體)
圣经原则
> 圣经原则 > 前踪可寻 > 隽语名篇 > 当前动态
> 主页 > 圣经原则 > 美德 > 信心 > (以斯帖记 4:13-16) -- “我若是死,就死吧。”
> 类别

“我若是死,就死吧。”

13末底改叫人回复以斯帖说:“你不要心里想,你在王宫里比所有的犹大人都安全。14这时你若是缄默不言,犹大人必会从别的地方得着解救,那时你和你的父家就必灭亡。谁知你得了王后的位分,不是为了挽救现今的危机吗?”15以斯帖吩咐人回复末底改说:16“你要去,把书珊城所有的犹大人都召集起来,为我禁食三天,就是三日三夜不吃不喝;我和我的婢女也要这样禁食。然后我就违例进去见王;我若是死,就死吧。”

以斯帖记 4:13-16 (新译本)

当姆旺加(Mwanga)王子在1884年继承乌干达王位的时候,面临着一个对他的统治日渐增强的挑战:大批的臣民诀志成为基督徒。姆旺加从过去的经验里知道,这些新基督徒将效忠他们的新“主”,而不是他们地上的君王。很快,他发现这确实是真的,因为他宫中的侍从信了基督之后,竟然拒绝了姆旺加同性恋的要求。受到了这样的侮辱,姆旺加火冒三丈。他决定在他的统治范围内消灭这种“新”宗教。他先杀了几个著名的基督徒作为警告,之后命令所有剩余的信徒作出决定:要么忠于他们的新信仰,要么忠于他们的皇帝。这些新信徒选择了耶稣。在1886和1887年间,姆旺加有计划地处死了45名英国国教徒和天主教徒,这些人被作为乌干达的殉道士 载入史册。尽管皇帝作出了如此邪恶的决定,基督信仰还是在乌干达全境内迅速传递开来,正印证了特土良(Tertullian) 的名言:殉道者的鲜血是教会的种子。

福音要求极度的顺服,有时甚至需要面对危险。在整部圣经中,上帝的子民经常被呼召去过无畏的人生,就像先祖和以斯帖在动荡的生活中所展现的那样。一次又一次,信仰无可避免地和实际行动联系在一起。如潘霍华(Bonhoeffer) 所说:“一个人如果不顺服,就不会信。”一个人如果处在一团疑惑动摇之中,就不能服侍亚伯拉罕、以撒和雅各的神。基督信仰不是一个可以不冒险就享受的信仰。

许多人都知道以斯帖的故事和那奇妙的结局。从邪恶的哈曼手中,上帝的子民被拯救出来;直到今天,犹太人还用普珥日来庆祝这个神迹。但是在感恩的时候,我们有可能会忽视以斯帖祷告的一个瞬间——正是这个瞬间让这拯救成为可能:“我若是死,就死吧。”因为在故事记载中已经说得明白,以斯帖在亚哈随鲁王面前进言是违反法律的,这将威胁到她的生命、以及她作为皇后的舒适生活(v. 16)。在抉择的时刻,末底改对她所说的话以神圣的护理为根基:“谁知你得了王后的位分,不是为了挽救现今的危机吗?”以斯帖用属灵的方式来回应:禁食、祷告,然后穿过宫殿的走廊,到廷上去面见皇帝。

当历史事件有了结局的时候,我们就会发现,其意义都在上帝隐藏的计划之中。对于那些身在波斯的犹太人来说,这个计划就是在地上被救,脱离有权有势者的阴谋;对于乌干达的基督徒来说,这个计划就是,殉道者的牺牲换来了那个国家教会的兴盛。结局是上帝决定的,但是如何达到那结局,则需要基督徒个人面对现时的危机,负担起自己的责任,带着对上帝神秘奇妙作为的相信,来直面未来。

耶稣的道路意味着同十字架的联合。对于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时代中,十字架所代表的事也不同。寻找、指出、并直面你所处时代的邪恶,是每个跟随基督的人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