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Русский Português 中文(繁體)
前踪可寻
> 圣经原则 > 前踪可寻 > 隽语名篇 > 当前动态
> 主页 > 前踪可寻 > 政府 > 和平与战争 > 防禦維吉尼亞的講壇——撒母耳•大衛斯 -- [1723 - 1761]
> 类别

防禦維吉尼亞的講壇——撒母耳•大衛斯(1723-1761)

1755年7月10日,法國和印第安武裝部隊在迪凱納堡(Fort Duquesne),也就是今天賓西法尼亞州的匹茲堡(Pittsburgh, Pennsylvania)附近,戰勝了佈雷多克將軍(General Braddock)的軍隊。軍事上的失敗使維吉尼亞暴露在來自北方入侵的風險中。事實上,印第安人很快利用這個裂口入侵維吉尼亞。在他們前進的道路上,沿路的居民都惶恐不安,而救援似乎也於事無補。維吉尼亞不僅沒有徵召軍隊,許多定居點也都沒有意識到事態的緊急,這使維吉尼亞成了敵人唾手可得之地。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到撒母耳•大衛斯(Samuel Davies)牧師發表演說為止。

約拿單•愛德華滋 (Jonathan Edwards)之後成為普林斯頓大學校長的長老會牧師大衛斯,在那場戰役的十天之後,仿效先知在以賽亞書22:12 呼召的資訊——哭泣、哀號、剃光頭髮、穿上麻衣,為英軍的敗北哀悼1 一個月後,他向一群新徵召的志願者講道,引用了撒母耳記下10:12 :“要剛強;為了我們的人民和我們神的眾城鎮,我們要剛強!願耶和華成全他看為美的事。”(另外,他也以贊許與預言式的口吻,提及一位年輕的司令,這位司令因為在迪凱納堡救出一名生還軍人而為人稱道:“我可以向大家指出這位年輕的英雄[喬治•]華盛頓上校,我無法不去期待,上帝迄今為止以這麼明顯的方式保守他,是為了讓他負責一些重要的服事。”2

接下來的幾年,大衛斯發表了更多有關戰爭的講道,以招募新的部隊去應戰。他於1758年5月發表一篇特殊信息後,就立即招募到了一支完整的連隊,前來報名的志願者人數遠遠超過當時所需。他的道以《怯懦的詛咒》為題,被廣為傳誦。他在那篇講道中呼籲:“在這種境況下,拿起武器保衛我們的國家,在神的眼中不是我們的責任嗎?不是神大聲呼召我們去做的嗎?……熱愛信仰的人們,應徵入伍吧,因為你們的信仰受到了威脅。3 他要求人們去想一想,他們的新教信仰在法國和印第安人統治下將會受到的壓迫,他也強調這樣的抵抗是高尚的4

大衛斯在保護維吉尼亞的英國僑民方面,扮演了關鍵的角色。美國的宗教自由可說是在維吉尼亞被孕育,後來才被編進美國憲法的第一修正案。而大衛斯堅持住在維吉尼亞,印證了他勇敢和犧牲的本性。1752年,大衛斯看見殖民地上有眾多不順從國教(即官方的英國聖公會)的人,便寫信給倫敦主教,要求主教准許他牧養這些人。他這樣談到他的呼召:

我的故土賓西法尼亞州和北部其他許多殖民地的各地會眾,都誠摯地一再懇求我在他們中間定居;在那裏,至少我可以過著和他們一樣的生活,享受無與倫比的安逸﹑悠閒﹑平安,並因為有我的弟兄常常伴我左右而快樂無比;在那裏,我可以永遠也不會被世上的喧鬧和繁忙纏擾,反而可以藏身于眾多優秀的弟兄當中,在一個安靜的角落裏,用我的一生為神和他的教會盡綿薄之力,雖然這極可能使我成為一個無關緊要的人物,但這卻更契合我好隱逸的稟性5

為了他的教區居民以及他所服事的更廣闊社會,大衛斯牧師沒有逗留在自己的安樂窩裏,享受更好的“安逸﹑悠閒和平安”,這實在讓人叫好。他放下了自己好隱逸的稟性,踏上維吉尼亞的舞臺,在教會以及神的家中扮演了一個重要角色——偉大的天國僕人。

注:
1

撒母耳•大衛斯《撒母耳•大衛斯牧師講道集三卷》(Sermons by the Rev. Samuel Davies . . . in Three Volumes),Philadelphia: Presbyterian Board of Publication, 1864年,19頁。

2

威廉•司布拉格《大衛斯校長追思錄》(William B. Sprague, “Memoir of President Davies”),同上,20頁。

3

撒母耳•大衛斯《怯懦的詛咒》(Curse of Cowardice),載於Resistance and Revolution 1755-1783, 錄於 The Annals of America, vol. 2,Chicago: Encyclopedia Britannica, 1976年,25頁。

4

我完全深信,我所說的都是奉祂的旨意而說;凡不順服的人都會招致祂的詛咒”,同上。

5

撒母耳•大衛斯《撒母耳•大衛斯牧師講道集三卷》,15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