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Español 中文(繁體)
圣经原则
> 圣经原则 > 前踪可寻 > 隽语名篇 > 当前动态
> 主页 > 圣经原则 > 腐败 > 偏见 > (加拉太书 2:11-14) -- 当假冒伪善腐蚀神学教义时
> 类别

当假冒伪善腐蚀神学教义时

11 可是,矶法到了安提阿的时候,因为他有该责备的地方,我就当面反对他。 12 从雅各那里来的人还没有到以前,他和外族人一同吃饭;但他们来到了,他因为怕那些守割礼的人,就从外族人中退出来,和他们分开。 13 其馀的犹太人也和他一同装假,甚至连巴拿巴也受了影响,跟着他们装假。 14 但我一见他们所行的不合福音的真理,就当众对矶法说:“你是犹太人,生活既然像外族人而不像犹太人,怎麽还勉强外族人跟随犹太人的规矩呢?”

加拉太书 2:11-14 (新译本)

当一个信基督的人有偏见的时候,与之伴随的就是假冒伪善。美国作家弗兰纳里•奥康纳(Flannery O’Connor’s )的短篇小说 “启示” 一开头,描述了一位特平夫人(Turpin)坐在医生的候诊室里,带着居高临下的优越感观察周围的人。印入眼帘的有贫穷的白人、黑人,和长相“丑陋”的人。在大松一口气之后,她感谢神,因为祂没让自己落入其中任何一种“境遇”。她的祷告让人联想起古时一位犹太人的感恩 :“感谢上帝!我不是外邦人,不是奴隶,也不是女人”。

我们很难想象,对于上帝的选民犹太人来说,要接受在基督里不分犹太人、希腊人、自主的、为奴的、或男或女有多么困难(加 3:28 )。因为实在不能接纳这个事实,就出现了“犹太律法主义者”这类假教师,他们教导说,外邦人在成为基督徒之前,必须先守犹太人的习俗。在救恩历史上,这些习俗曾有过一席之地;那是神命令犹太人遵守的,要使之分别为圣。但现在这些律法在基督里已经得到了成全:人成为圣洁乃是因他所信的那一位,而非因他的饮食行为;正如使徒保罗在给加拉太人的书信中写道:“人称义,不是因行律法,乃是因信耶稣基督”(加 2:16

这里,保罗谴责了叽法(彼得)不坚守基督教真理的基石。曾有一段时间,彼得生活“像外族人而不像犹太人”(加 2:14),也就是说,他和在基督里的弟兄们一同吃非犹太教的食物——一幅美好的彼此接纳的图画。但是当“雅各的人”(耶路撒冷来的犹太基督徒们)到来时,偏见冒起了它丑陋的头。由于惧怕人,彼得远离了外邦弟兄们。因为屈从于犹太律法主义者的势力,彼得转而支持他们的异端,并据此“勉强外族人跟随犹太人的规矩。”对耶稣基督的信心变得不再足够了——遵守律法成为必须的要求。保罗正确地看出,福音真理被掩盖了,他迅速而严厉地谴责了彼得:“因为他有该责备的地方,我就当面反对他。”(加2: 11 )。

如果偏见和虚伪可以进入使徒彼得的事工中,那么我们今天的信徒也绝不敢夸口说自己不会被这种事所影响。当基督徒用非圣经的标准来拒斥他们的弟兄姐妹时,就在加拉太人偏见的罪上有份,从而让福音蒙尘。在有些教会中,偏见可能只是微妙地体现在对穿着的要求上,比如有(或者没有)打领带的男人就不会得到尊重。或因为不使用(或使用)钦定本的圣经就会被看扁。还有诸如有(或没有)举手祷告,喜爱(或不喜爱)圣经预言图表等类的事情,很快就能把人划为圈外人。

有些基督徒会一面在心里自我安慰——“我肯定不是那种歧视人的人”——,一面却同时助长或鼓励那些事实上有偏见或其它异端的人。罪仍然是罪,即使它已经脱离其可憎之源。上帝群羊的牧者必须保持警醒,避免同流合污,以免其神学被腐蚀,最终导致事工被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