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Español Français Ελληνικά 中文(繁體)
> 圣经原则 > 前踪可寻 > 隽语名篇 > 当前动态
> 主页 > 前踪可寻 > 家庭 > 婚姻和家庭 > 约拿单和撒拉•爱德华兹:一对非同寻常的伴侣 -- [1727]
> 类别

约拿单和撒拉•爱德华兹:一对非同寻常的伴侣,1727

约拿单•爱德华滋(Jonathan Edwards)从来都不会在争议面前畏缩不前。在他才二十几岁就作牧师时,就在讲坛上对麻萨诸塞州北安普敦的人们讲道,谴责一件特别的罪。当时有一种名为“打捆 ”的做法,即“做父母的允许年轻人一起穿着部分衣服在床上过夜”——这种做法当时很少有人认为有什么道德上的问题1 新英格兰人的第三代正在开始甩脱他们先辈的道德标准,爱德华滋 身处其中,在事奉的初期就认识到维护婚姻关系的重要性。这是他的个人生活和职业生涯中的一个显著标志。

1727年,当他刚开始作北安普敦的副牧师的时候,他就与撒拉•彼伊勒本(Sarah Pierrepont)结了婚。他们的共同生活是基督对教会之爱的美好见证。他们不是无可救药的浪漫主义者,也不是脱离现实的多愁善感的人。相反,他们相信神给他们的旨意就是彼此服侍,好见证神福音的恩典。值得我们记住的是,北安普敦的人们听从了爱德华滋,尽管那些不敬虔的社区成员最终弃绝了他的信息。他生活上的正直、在性关系上纯正、以及他对妻子的忠诚,给他的信息很强的可信度。

爱德华滋是一个不知疲倦的繁忙牧师:他每周讲道三次,写了很多优秀的神学论文,给无数的人回信,并且通常每天在书房工作十三个小时(早晨四点或五点起床)。但是,是他和撒拉的婚姻使得他能在传道时不知疲倦。他们的家是爱德华滋所培训的许多年轻基督徒传道人的临时住所。撒母耳•霍普金斯(Samuel Hopkins)曾经在爱德华滋家里住过一段时间。他提到约拿单和撒拉的关系时说,“他在和她说话的时候,表现出无比的温柔和爱。2

在公众面前的约拿单很严肃,不善于与人社交闲谈。但是在家里他却对撒拉和孩子们“和蔼可亲”3 他通过带领全家人每天做几次崇拜来表达出基督的崇高,每天晚上工作结束之后,他都和妻子一起祷告。在1758年,约拿单•爱德华滋在接种天花疫苗时染病,几天后不治身亡。当他因喉咙肿胀无法饮水时,小声对女儿说出了临终前的几句话。这几句话是给他妻子撒拉的,当时她远在斯多克布里奇(Stockbridge)。他表达了对她的爱,也把她交托给神看顾,最后,他充满感情地说出了闻名后世的几个字,称他们夫妇是“非同寻常的伴侣”。

基督徒牧师被召要在所有事上做人们的榜样。如果牧师们只是维持婚姻、避免淫乱和离婚,但对自己的婚姻质量却不加以重视,这是不够的。约拿单和撒拉给历史写上了恩典的篇章,因为他们彼此深深相爱。当基督教会的牧者教导婚姻的道理时,人们将通过他们家里的现实情形来衡量其话语的真实性。如果一个牧师爱他的妻子,就像基督爱教会那样,人们将会听从他的教导。

注:
1

乔治•M•马斯丹(George M. Marsden),《约拿单•爱德华滋传》(Jonathan Edwards: A Life )(New Haven: 耶鲁大学出版社,2003),130-131页。约拿单的祖父理查德曾经亲手处理一起在十七世纪的新英格兰发生的少数几起离婚事件。也见于马斯丹一书,21-24页。

2

塞缪尔•霍普金斯(Samuel Hopkins),《近代牧师约拿单•爱德华滋先生的生活及品格》(The Life and Character of the Late Reverend Mr. Jonathan Edwards )(波士顿,1765),41-42;在纳斯丹书中第24页被引用。

3

“和蔼可亲(affable and free)”一词引自塞缪尔•霍普金斯原话,见马斯丹一书,25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