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Español 中文(繁體)
圣经原则
> 圣经原则 > 前踪可寻 > 隽语名篇 > 当前动态
> 主页 > 圣经原则 > 腐败 > 偏见 > (使徒行传 10:34-35) -- 心中的吉姆克劳
> 类别

心中的吉姆克劳

34 彼得就开口说:“我实在看出 神是不偏待人的。 35 原来在各民族中,凡敬畏他而行义的,都蒙他悦纳。

使徒行传 10:34-35 (新译本)

1965年,美国国会通过总统约翰逊的投票权法案,最终废止了吉姆克劳1 。用于实施种族隔离的午餐柜台、饮水喷泉、厕所,和公共交通等设施早已遭取缔,而现在美国黑人的投票权也受到联邦政府的保护。不过,虽然在法典里可能已经没有吉姆克劳法了,但可悲又无法否认的是,吉姆克劳法的潜规则依然在美国社会中盛行,甚至在教会里也是这样。

种族歧视这种罪并不新鲜。第一世纪的犹太人从一出生开始就学会咒骂“外邦人”。 在那样文化环境里长大的使徒彼得一直都认为,和非犹太人的任何接触都是有罪的。犹太人不能和外邦人一同坐席吃饭;也不许触碰到外邦人。就连犹太人的接生婆也不得帮助外邦人的产妇生产,因为这样做的话,在让这个世界多一个异教徒这桩罪上,她们就成了共犯。

因此,彼得不同哥尼流呆在一个屋檐下是非常合理的(徒10:28 )。然而有一天,当彼得坐在屋顶上时,魂游象外,上帝明确告诉他:“神所洁净的,你不可当作俗物。”(徒10:15 和合本)。从此之后,犹太人和外邦人这两群苦大仇深、势不两立的敌人,就要在基督里合二为一、成为一个新造的群体(徒10:28-29 ,比较徒10:9-15 )。最后彼得领悟到,神不偏待人。神乐意接纳任何敬畏祂、愿意选择信靠耶稣救恩的人,不论他们来自何方、有何血统。(徒10:35 ,比较徒10:42-45

纵观历史,很多基督徒拒绝歧视偏见,因为他们和彼得一样明白神的公平。他们反对奴隶制、与种族隔离抗争、推翻种族隔离制度、谴责反犹主义 2 种族歧视虽不是新鲜事物,但也并未消失。现今,每一个种族的基督徒都有他们自己心中的“外邦人”,即使没有成文的法律禁止接触“外邦人”,但这种势力却是强大的。教会之间极少因明文规定而实行种族分离,有时是由于人口自然分布而非偏见导致同类型的人在一起聚会。但太多的时候,偏见是存在的,透过无声的怒目、无言的质问就能体现出来。为什么会在这里?谁邀请她来的?城里不是有一个那样的教会吗?诸如此类的偏见,无声胜有声地揭示出教会里面的脓疮,表明人们根本不象他们宣称所服事的神。

传福音时一个很关键的问题就是,要勉励基督徒们去爱——而不只是容忍——那些与他们不一样的人。只因着同样爱耶稣基督的缘故,完全不同的人们能够彼此深切关怀,这才是使人不得不信服的。制止偏见不是对基督信仰的额外补充。它根本就位于福音的核心部分。保罗总结他所宣布的奥秘就是,人们彼此仇视的墙终于被拆毁了。

注:
1

这是一条歧视黑人,加深种族隔离的法案,取自一部黑人巡回剧团演出中的一个丑角的名字。在剧中,一个白人男子涂黑面部扮演吉姆克劳。

2

见《关键时刻杂志》文章,“塔潘弟兄:废奴资金” ; “进攻:皮埃尔-查尔斯-特瑞尔牧师” 和 “有目的的保留:弗雷德-沙特斯沃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