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Español Français 中文(繁體)
前踪可寻
> 圣经原则 > 前踪可寻 > 隽语名篇 > 当前动态
> 主页 > 前踪可寻 > 家庭 > 为人父母 > “好好教养孩童” -- [1662]
> 类别

“好好教养孩童”

威斯敏斯特的神学家们为小要理写下著名的问题:“人活着的目的是为什么?”但是直到位于伦敦牛奶街圣玛丽·马格达伦(Mary Magdalen)教会的牧师托马斯·文森特(Thomas Vincent)(1634-1678)的推广,小要理才开始流行。他为小要理加添了一些注解,并在自己的教会里提倡它的使用。他认为牧师有一个特别的职责:就是给孩子们一个好的神学教育:“仅仅把你的孩子或仆人带来参加公开敬拜是不够的;你有责任私自给他们教导,在家里检查他们的教义是否清楚。1 文森特的工作使小要理的作者们非常欣喜,他们为小要理宣传,并鼓励英国所有信徒都使用小要理:“我们认为这对所有基督徒来讲都很实用,尤其是家庭。2

文森特不仅仅只想让信仰适用于家庭——还有很多事情都很重要。文森特所处的时代是一个与福音信仰为敌的时代。1662年,权威人士将他从牧师位置上排挤出去,因为他拒绝屈服于严厉的克拉伦登教条。该教条要求严格服从大英帝国国教会所有的规章制度。面对如此的逼迫,为了教会能在真理与纯净中生存下去,下一代人必须了解《圣经》。文森特毫不犹豫地把这样的任务放在了牧师们的身上3

文森特的实践以及他所处的时代都不是新鲜事。早期教会面临逼迫时,教会带领人就曾借助于要理问答的方式来教导会众。“要理问答”的字面意义就是“根据声音”(即耳朵的听觉,而不是靠阅读)来教导。得到优良教导的信徒在面对逼迫时是最不容易放弃信仰的4 然而,对儿童进行小要理问答直到宗教改革时代才兴起。约翰·加尔文在1548年辩论说,教会的益处在一定程度上得益于对儿童进行要理问答:

若没有要理问答,属神的教会就得不到很好的保存。要理问答就像是种子,预防好谷子死掉,且让谷子能够一代又一代倍增下去。因此,如果你想修建一座经得起时间长河考验的、不会很快就坍塌的信仰大厦,就需要好好教导孩童5

在十七世纪的英国,许多福音使者被迫放弃神职职位,有些甚至因为自己的热情而被判死刑。面对这样的境况,许多清教徒牧师们都开始怀疑教会这座大厦是否正在烂掉。尽管面对巨大的困难,他们还是一致督促并装备父母用要理问答的方式教养自己的孩子6 到十九世纪时,无论是教会还是家长都认为,要理问答是孩子们神学教育最重要的部分。沧海桑田,时代变迁。今天的教会也好,家庭也好,却认为要理问答属于遥远的过去。年轻的父母们应当拾起属灵先辈们的传统,逆时代潮流而上,重新担起那本属于自己的责任。这是为了孩子们灵魂的益处,最终,也是为了教会的纯正。

注:
1

Thomas Vincent著,“致本教会会众中所有的家教和一家之主们”,搜录于《以经解经的威斯敏斯特小要理问答》(Carlisle, PA: Banner of Truth, 1980), vii-viii. 威斯敏斯特小要理问答并非在英国出版的第一套要理问答,文森特也不是第一个鼓励父母们为自己孩子的灵命健康担起责任的牧师。毕业于剑桥的浸信会牧师亨利·杰西就曾于1652年写过特别适用于小朋友的要理问答。除了一系列问答以外,它还包括了一些适合于记忆的神学小诗,诸如“律法为了显我罪,因此而来有震怒。为了正义和生命,我们都需向基督。” Henry Jessey, 《婴幼儿的要理问答》,搜录于 《浸信会自白、盟约与要理问答》,Timothy and Denise George编辑 (Nashville: Broadman & Holman, 1996), 234页。杰西也很好地总结了十诫:“我要全心爱上帝/爱邻舍如同爱自己。”与后来的文森特一样,杰西也认识到了父母们教导圣经知识、看顾孩子灵命健康的责任。

2

约翰·欧文等人著,致读者的书信《小要理问答》。

3

《关键时刻杂志》文章, “清教徒:家庭事工”

4

Tom Nettles, 《教导真理,训练心灵》 (Amityville, NY: Calvary Press, 1998), 16页。 更多要理问答在早期基督教中的应用,参见《早期基督教百科全书》,“要理与慕道”。

5

约翰·加尔文著, “致萨摩赛特郡长的信, 日内瓦, 15481022日”“Letter to the Protector Somerset, Geneva, October 22, 1548,” 《约翰·加尔文文选》, 5卷,Henry Beveridge and Jules Bonnet 编辑(Grand Rapids: Baker Book House, 1983), 191页。

6

1630年,清教徒休·彼得督促父母们应用要理问答:“如果有任何时候你可怜的孩子被逼及至快要疯狂,或者被赶到荒凉的山洞,或者面对同性恋者,或者面对地狱的火,或者经历任何一种形式的忧伤,他们将感谢上帝和你们,因为他们经历了良好的要理问答教育。” George著,《浸信者的信仰告白》,第16页。